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分子式为NaHCO₃,是一种无机盐,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碱,易溶于水。在潮湿空气或热空气中即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完全分解。遇酸则强烈分解即产生二氧化碳 [1] 。钠离子为人体正常需要,一般认为无毒。但过量摄入,可能会造成碱中毒,损害肝脏,且可诱发高血压 [1] 。碳酸氢钠固体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常利用此特性作为制作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2] 。

中文名碳酸氢钠 [3]外文名Natrium Bicarbonate [3]别    名小苏打,重碳酸钠,酸式碳酸钠 [4]化学式NaHCO₃ [4]分子量84.01 [4]CAS登录号144-55-8 [4]EINECS登录号205-633-8熔    点270 ℃ [5]沸    点851 ℃水溶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5]密    度2.16 g/cm³ [6]外    观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 [5]安全性描述S24/25

目录

  1. 性质
  2. ▪ 物理性质
  3. ▪ 化学性质
  4. 毒理学数据
  5. 制法
  6. ▪ 气相碳化法
  1. ▪ 气固相碳化法
  2. 分析测定
  3. ▪ 原理
  4. ▪ 应用试剂
  5. ▪ 测定手续
  6. ▪ 计算
  7. 用途
  1. ▪ 制药工业
  2. ▪ 食品加工
  3. ▪ 消防器材
  4. ▪ 其他
  5. 注意事项
  6. ▪ 泄漏处理
  7. ▪ 储运注意
  1. 相关谣言和真相
  2. ▪ 牙膏加小苏打轻松去污
  3. ▪ 小苏打可除铁锈、水垢

性质

编辑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或不透明单斜晶系细微结晶,无臭、味咸,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水中溶解度为7.8g(18℃)、16.0g(60℃) [7] 。

化学性质

常温下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除此之外,还能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铝氯酸铝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钠盐和二氧化碳 [7] 。

毒理学数据

编辑大鼠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4220 mg/kg。 [5]

制法

编辑

气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溶液,在碳化塔中通过二氧化碳碳化后,再经分离、干燥、粉碎,即得成品。 [8]Na₂CO₃+CO₂(g)+H₂O→2NaHCO₃ [8]

气固相碳化法

将碳酸钠置于反应床上,并用水拌好,由下部吸入二氧化碳,碳化后经干燥、粉碎,即得成品。 [8]Na₂CO₃+CO₂+H₂O→2NaHCO₃ [8]

分析测定

编辑

原理

用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为指示剂,以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求得总碱量,从中减去碳酸钠所相当的碱度后计算之。[9]

应用试剂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3份溴甲酚绿指示液(1g/L.乙醇溶液)和1份甲基红指示液(2g/L乙醇溶液)混合,摇匀);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mol/L]。 [9]

测定手续

称取2.5g样品(精确至0.0002g)置于锥形瓶内,加50mL水和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1mol/L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 [9]

计算

碳酸氢钠(以 NaHCO3,计)%=

式中V一滴定耗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体积,mL [9]C一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实际浓度,mol/L [9]A1一NaHCO3含量,% [9]m一样品质量,g [9]0.08401一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碳酸氢钠的质量; [9]1.585一把Na2CO3,换算成 NaHCO3的系数。 [9]

用途

编辑

制药工业

碳酸氢钠可直接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7] 。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它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面包等,是汽水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可与明矾复合为碱性发酵粉,也可与纯碱复合为民用石碱;还可用作黄油保存剂 [7] 。

消防器材

用于生产酸碱灭火机和泡沫灭火机 [7] 。

其他

橡胶工业中可用于橡胶、海绵生产;冶金工业中可用作浇铸钢锭的助熔剂;机械工业中可用作铸钢(翻砂)砂型的成型助剂;印染工业中可用作染色印花的固色剂、酸碱缓冲剂、织物染整的后方处理剂;染色中加入小苏打可以防止纱筒产生色花;医药工业用作制酸剂的原料;还可用作羊毛的洗涤剂以及用于农业浸种等 [7] 。

注意事项

编辑

泄漏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5]

储运注意

碳酸氢钠属非危险品,但应防止受潮。储存于干燥通风库房内。不可与酸类混储混运。食用小苏打尤须注意不得与有毒物品混储混运,防止污染 [10] 。

相关谣言和真相

编辑

牙膏加小苏打轻松去污

第一,牙膏中加入小苏打可以让小苏打颗粒直接的摩擦牙齿,帮助清洁牙垢;第二,小苏打具有轻微的腐蚀作用,在遇水后会呈现弱碱性环境,而牙垢生长的环境是弱酸性,因此,牙膏中加入小苏打可以破坏牙垢生长环境,从而起到去除牙垢的作用[11] 。但首先,小苏打能起到的作用在市面上的很多牙膏同样可以做到,效果并不比小苏打差,牙膏+小苏打也并不一定会起到1+1=2的效果,甚至因为比例或其他因素会导致反效果,与其自己配方做特制牙膏还不如相信正规的牙膏生产商的研究成果 [11]。其次,通过平时刷牙对牙齿的美白效果并不明显,小苏打的美白机理与牙膏类似,对清理牙垢有帮助,但是对牙齿表面深度附着的色素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快速美白属实无从谈起,真正可以做到快速美白的一些方法包括冷光美白、牙齿漂白所利用的机理与小苏打完全不同,它们是利用特定波长的高强度光引发自由基产生,对色素分子氧化还原从而做到快速美白 [11] 。单纯寄希望于利用小苏打去除牙垢来进行快速牙齿美白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想进行牙齿美白最好去正规的牙科医院,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些所谓民间偏方 [11] 。

小苏打可除铁锈、水垢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等,这些成分都不会和碱发生反应,只有酸可以除掉它们。因此小苏打不能用来除水垢。此外,小苏打+白醋可除铁锈的说法也不科学。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和碱反应,所以小苏打不能除锈。醋酸虽然可以缓慢溶解铁锈,但是白醋中的醋酸浓度仅有3%-5%,基本没有除锈作用 [12]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碳酸氢钠的概述图(1)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癌图腾 癌图腾官方账号

TILA-TACE疗法:向肿瘤血管中灌注碳酸氢钠

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eLife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癌细胞真可能被饿死。他们把这个疗法命名为“TILA-TACE”,意为靶向肿瘤内乳酸的TACE。2016-11-25476阅读28599

钠化合物

▪ NaAlO2▪ NaBH3(CN)▪ NaBH4▪ NaBr▪ NaBrO3
▪ NaCH3COO▪ NaCN▪ NaC6H5CO2▪ NaC6H4(OH)CO2▪ NaCl
▪ NaClO▪ NaClO2▪ NaClO3▪ NaClO4▪ NaF
▪ NaH▪ NaHCO3▪ NaHSO3▪ NaHSO4▪ NaI
▪ NaIO3▪ NaIO4▪ NaMnO4▪ NaNH2▪ NaNO2
▪ NaNO3▪ NaN3▪ NaOH▪ NaPO2H2▪ NaReO4
▪ NaSCN▪ NaSH▪ NaTcO4▪ NaVO3▪ Na2CO3
▪ Na2C2O4▪ Na2CrO4▪ Na2Cr2O7▪ Na2MnO4▪ Na2MoO4
▪ Na2O▪ Na2O2▪ NaO2▪ Na2O(UO3)2▪ Na2S
▪ Na2SO3▪ Na2SO4▪ Na2S2O3▪ Na2S2O4▪ Na2S2O5
▪ Na2S2O6▪ Na2S2O7▪ Na2S2O8▪ Na2Se▪ Na2SeO3
▪ Na2SeO4▪ Na2SiO3▪ Na2Te▪ Na2TeO3▪ Na2Ti3O7
▪ Na2U2O7▪ NaWO4▪ Na2Zn(OH)4▪ Na3N▪ Na3P
▪ Na3VO4▪ Na4Fe(CN)6▪ Na5P3O10▪ NaBiO3

参考资料

  • 1.郝利平主编. 食品添加剂[M]. 2016:224页
  • 2.蝶儿编著. 家常主食分步详解[M]. 2010:17页
  • 3.谷乃文编.英汉医学检验词汇: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06:117
  • 4.熊方武,余传隆,白秋江,修成娟主编.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 化学药卷 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8.08:1885
  • 5.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 2013: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3.03:278
  • 6.碳酸氢钠|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144-55-8|参数,分子结构式,图谱信息 – 物竞化学品数据库-专业、全面的化学品基础数据库  .物竞化学数据库[引用日期2020-09-10]
  • 7.李广洲,任红艳主编. 学科教学详解 初中化学[M]. 2015:211页
  • 8.梅先芝主编.动物药品生产与监测: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08:492
  • 9.周延章主编;《化工商品检验手册》编委会编.化工商品检验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01:434
  • 10.王正远主编.化工产品购销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 , 2002.02:56

展开全部 学术论文内容来自 

查看全部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